汽车圈大动荡时代已经来临:高管大换血,疯狂降价,下行压力传导
日期:2023-06-21 17:04:04 / 人气:408
受到市场竞争拖累的汽车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努力争取不被市场抛弃。
2023年已经过半,汽车市场的“内卷化”仍在加剧。无论是实力强大的“魏小利”,还是处于全面电气化转型阶段的传统车企,都难以幸免。
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在汽车圈持续了近半年。特斯拉吹响了号角,但战局的形势离不开各大车企的帮助。
决心牺牲利润换取销量,不少车企将部分车型降价5万元左右,挤进20万元或30万元的价格区间,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其中,一度减产不得不保价的BBA终于迫于形势开始降价,而此前一直宣称不会降价的蔚来也于近日宣布了全部门大降价。
关于价格战的影响,李CEO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如果理想的L9、L8和L7汽车的总销量下降到五六千辆/月,李汽车的毛利率将变为负值。
他认为车企更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不是成本而是销量。汽车工业的性质对规模要求太高。
行业对销量和规模的追求,除了让车企卷入降价大潮之外,也不得不加入组织架构调整和高管交流的大军。
仅5、6月份就有十几家车企高层人事变动,包括董事会和掌舵人的调整,产品、营销、供应链等各重要业务线的换帅。
与此同时,市场上很多造车新势力都陷入了生存危机,包括威马、爱知、天脊等。,或停产或无薪裁员。市场上的上游供应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陷入了经济困境。
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惨烈,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企业都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努力在大动荡的时代不被抛弃。
1.车企高层频繁变动,原因各不相同。
2023年以来,车企密集换帅,高管动荡的大戏持续上演。
6月3日,36Kr报道称,小米汽车的汽车供应链不再由老将李负责,而是由汽车部副总裁黄振宇直接向汽车部CEO雷军汇报。黄振宇曾任全球供应商麦格纳中国副总裁,参与了BAIC新能源与麦格纳合作的第一款车型的生产。
对于现在的小米汽车来说,交付量成为了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小米汽车去年年底开始冬季测试,计划今年第一季度正式量产。目前的调整是为了保证供应链的顺畅运行,这是造车的关键环节。
然而,更多新车公司的内部变化指向提振销量。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车企销量承压。为此,从产品、营销体系到销售体系,车企都将进行新一轮的调整,包括任命更多相应的高管。
早在2022年下半年,包括Xpeng汽车、北汽蓝谷、长安汽车等在内的车企,都经历过换帅风波,换帅原因都和销售问题息息相关。
当时,G9大会上的事故对小鹏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整体表现疲软。随后,何肖鹏启动组织结构调整,多名核心高管离职。
其中包括动力总成副总裁刘明辉,首席人才官兼销售副总裁廖庆。两人都是副总裁,向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汇报工作。此外,Xpeng汽车的两位核心创始成员亨利和何涛下落不明,目前仍在离职。
这种人事动荡一直持续至今。今年年初,Xpeng Motors引入原吉利雷达品牌CGO·韩毅担任营销副总裁。与此同时,曾被称为“长城汽车二号人物”的也加入了Xpeng Motors,担任总裁,全面负责产品规划、产品矩阵和销售体系,向CEO何汇报。
北汽蓝谷和长安汽车是传统车企推出的新能源品牌。两者的问题类似,都是因为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战略,但同样难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立足。如果销量问题不能解决,高管必然要被问责。
今年2月,北汽蓝谷福克斯汽车开始进行人事调整。范景涛辞去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职务,由张国福接任。后者于去年11月加入BAIC担任公司副经理,并成为新的领导团队。另一方面,长安汽车的高层也发生了剧烈变动,从去年开始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今年2月,长安汽车33名高级员工转任,职级在L17至L19之间。近日,周凯全递交了辞职报告。曾任长安汽车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
另外,最近很多车企的高管变动都集中在技术方面,尤其是智能驾驶领域。
5月25日,李在智能驾驶领域引入两位新高管,分别是智能驾驶感知算法新负责人(化名)和芯片新负责人;5月底,蔚来汽车从Xpeng Motors聘请互联网中心原副总经理刘凡凡担任导航与位置服务部负责人;5月底,汽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维宝离职,相关工作由CEO夏主持。
从外部引入高管是汽车企业组织变革中的常规方式,但近一年来的频繁换血也反映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
2,汽车价格战,一波又一波。
车企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地被价格战推波助澜。
今年以来,特斯拉在全球主要市场大幅降价。在中国市场,今年1月,Model 3和Model Y降价2万至4.8万元,降幅均超过10%。
价格战是为了达到更高的销量,特斯拉是故意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始于今年1月。
当政策支持不再延续,随之而来的是新能源市场销量增速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同比增长,但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其中,低端机型市场迎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迫于同行压力和市场环境,其他新能源汽车厂商只能奋起直追。
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下跌直接影响了同价位的汽车,如小鹏、文杰、比亚迪和氪。他们也成为第一批宣布调价的车企。1月13日,吴洁M5 EV和吴洁M7的起步价都下调了3万元。1月17日,Xpeng Motors宣布G3i、P5、P7全部下调。
价格战其实和车企的库存清理密切相关。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存在生产过剩,库存过多的问题。特斯拉曾提到“新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库存压力大”。比亚迪最新财报也显示,经销商库存超过10万。
最近,一直不愿跟进降价的BBA也加入了价格战。据《中国证券报》报道,6月11日,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奥迪、宝马等多家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在展会期间大幅降价。其中宝马降价幅度比较大,iX3、i3等部分车型限时直降10万元。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蔚来汽车身上。自2017年首款车型ES8上市以来,蔚来一直坚持不跟风降价,但现在蔚来不再坚持这一原则。
6月14日,蔚来也宣布全系车型起步价下调3万元。在此前的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蔚来也提到要在降价和股权调整方面做出改变。未来蔚来很可能会有更多车型减少,价格更低。
然而,几个月后,车企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局限于库存车降价,而是逐渐延伸到新车市场。
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价格战暂时不会停止。他提到,“3月是库存车的价格战,进入4月后就是新车的价格战。”
新车价格战指向“定价低”。
曾经自诩定位高端车,不碰20万元以下产品的极氪汽车,也在今年开始了“内卷化”之路。4月12日发布的新车极氪X售价18.98万,挺进“20万元市场”。
比亚迪首款A00级海鸥,定位中低端,压着成本降价。4月底正式上市时,售价区间为7.38万-8.98万元,在此前官方公布的起售价基础上进一步下调了5000元左右。
欧拉新车2023款欧拉芭蕾猫的价格区间也大幅下降。在配置升级的同时,相比改款前2022款的入门和顶配,降幅已经达到了4万元左右。
蔚来已经尝试降价销售新车。5月底,蔚来全新ES6上市时,整车起步价36.8万。与上一代ES6相比,相同电池组配置的新款ES6续航时间有所增加,但整车价格降低了近2万元。这也是蔚来首次在车型更换期间降价。
大力促销拉动了车企的销量,但也造成了利润下滑的问题。
特斯拉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在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的同时,利润同比下滑超过20%,汽车业务毛利率创下近两年新低。
国内汽车企业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文杰汽车母公司赛力士已经连续第七个季度亏损,毛利率从上一季度的14.54%降至8.88%。Xpeng Motors净亏损继续扩大,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16.2%;零售收入仅为14.43亿元,净亏损达11.34亿元。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迎来新变化。被称为“最严”的国6B排放标准将于7月初实施,燃油车的推广仍在继续,新能源市场将开始新一轮的竞争。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在未来几个月内传导至车企。上海钢联数据显示,5月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持续上涨,仅半个月就回调8.5万元/吨。
不是每个车企都有特斯拉这个超级摇钱树,能在价格战中坚持下来。更多的厂商只是被迫继续坚持降价策略,已经暗暗担忧。
3.陷入困境的汽车公司正将压力转移到供应商身上。
焦虑的车企选择让供应商一起承担价格战的影响。
6月5日,一封题为《致长安汽车采购部的投诉信,亟待保护中小汽车零部件实体企业》在网上流传。投诉人是重庆长安汽车的多家配套供应商企业。
投诉信中提到,今年3月28日,长安汽车宣布直接从未付供应商货款中扣除10%,以应对部分车型降价导致的滞销问题。
针对此事,长安汽车6月7日表示内容不实。但据界面新闻报道,从供应商处了解到,长安汽车直接抵扣货款的情况确实存在。
事实上,长安汽车正面临利润压力。最近,由于销量下降,其与福特中国的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削减了一百万辆汽车的产能。
在双方没有协商和合同的情况下,直接砍掉10%的供应商余额,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也是极其惊人的。
然而,长安汽车供应商“投诉事件”只是当前汽车行业上下游价格战问题的一个缩影。
此外,主机厂也因为成本控制,要求供应商降低供货价格。因为价格战竞争,要求加快供货时间,导致供应商压力较大。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栋此前曾收到吉利零部件采购公司总经理方的一把写有“快刀斩乱麻”字样的刀,暗示博世可以配合吉利的降价策略。
曾经,成千上万的供应商在庞大的汽车市场的阴影下快速发展。现在,主机厂把利润问题转移到了供应商身上,供应商无处释放焦虑。
近两年汽车供应链承压,一半以上的零部件供应商连续陷入销量难以提升或盈利能力下降的局面。从2022年一季度的业务来看,富临精工、富能科技、紫山股份的净亏损均超过1亿元。
今年3月,中汽协发文呼吁降价炒作尽快降温。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汽车市场应该尽快回归正常秩序。
无论从供应商、产业链还是主机厂的角度,价格战都无法帮助自身形成持久的优势,还可能陷入非理性竞争。从长远来看,价格战最终会被“价值战”所取代。
对于车企来说,不能因为追求市场规模扩张而暂时放弃盈利能力的加强。
但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直接把利润放在第一位,也会削弱产品竞争力,失去市场份额。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车企也会在规模和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
作者:富达注册登录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OpenAI剧反映的真正危机是什么...12-05
- 生成式AI引发计算力行业“三变”12-05
- 27瓦比100瓦热,iPhone充电不快...12-05
- AI助手能给视频行业带来什么?12-05